命运的齿轮在2003年疯狂转动。当时中國(guó)导弹依赖“惯性导航+GPS”双保险,可美(měi)军演习时随手关闭GPS信号,我们的导弹立马变“无头苍蝇”。正在读博的魏诗卉发现,传统弹道算法就像用算盘算微积分——导弹飞500公里能偏出200米,相当于子弹打歪(wāi)两个足球场。转机出现在某个熬鹰般的深夜。盯着地球仪的魏诗卉突然开窍:如果把导弹飞行路线切成无数椭圆片段,每个片段自动纠偏,不就能像贪吃蛇吃豆子一样实时修正弹道?这个“椭圆弹道理论”相当于给弹头装了动态视力5.0的“鹰眼”。
在魏诗卉的领导下,她的研究团队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指我國(guó)导弹技术的难关。她的研究风格独特,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次试验都精益求精,每一次失败都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她的辦(bàn)公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演算草稿,每一张都记录着她的智慧和汗水。“天眼导弹”的问世,是魏诗卉科研生涯中的一次华丽转身。这款导弹以其超乎寻常的探测能力和精确打击,成为现代冲突中的“神来之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魏诗卉及其团队在无数个日夜里的不懈追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