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代步车,苏州湖滨花园小区,发生了这么一件奇葩事:原本好端端的电梯里被安上了栏杆。栏杆的宽度和高度约40公分左右,占去轿厢大约1/4的面积。电梯里加装栏杆就让你大吃一惊了?还有更甚者呢!有小区直接在电梯口竖栏杆。(11月6日 澎湃新闻网)
为防止电瓶车进楼里,物业公司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想出个“防护栏”,企图通过这一护栏,阻断电瓶车上楼的通道,没想到“好心”竟然办了“坏事”,业主们怨声载道,认为影响了电梯的正常使用。不骑电瓶车的业主嫌电梯空间变狭窄,影响乘坐,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代步车;骑电瓶车的业主更是纷纷吐槽,停在外面不安全,小区配套又不足,楼下更没有充电桩,骑回家实属无奈之举。
纵观近年来因电动车进电梯引发的安全事故其实不在少数。比如,去年1月,南宁市一小区的高层,一名车主在楼道里为电动车充电,结果引发火灾,灭火的水流进了电梯里,致使电梯受损,该电梯修好后还留下了后遗症,现在仍时常“犯病”。去年10月,金华市一母子被困电梯1小时,经查是因为是电动车触碰电梯轿厢门,致使电梯轿厢门无法打开,电梯停止运行。由此看来,电瓶车进电梯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人车混装,既影响承载量,更容易撞坏电梯门,缩减电梯使用寿命,从而引发事故,最终深受其害的仍然是业主。
如此看来,物业公司千方百计的“奇葩”做法其实是好心一片,是为了能给业主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为了保障电梯的使用安全。但业主们的有苦难言也不难理解,双方各执一词,看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仔细思量,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出在物业公司身上。乍一看,此举的确能让无数电瓶车被阻挡在电梯门外,但是,一味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制止业主电瓶车进电梯,尽管能取得一定成效,也能阻挡部分电瓶车主不自觉的行为,但是长期来看,治标不治本,更何况,防护栏虽然阻挡了电瓶车的通行,同时也给乘坐电梯的乘客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笔者认为,防止电瓶车进电梯,物业公司费尽心思安一道护栏,不如挖空心思多一点宣传引导,只有讲清楚其中危害、讲明白厉害关系,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业主着想,帮助业主们建立起电瓶车不进电梯的自觉意识。与此同时,物业公司更应该规划建立充足的电动车车棚,让电动车在合适的位置停放,并消除业主心里的顾虑,才是的长久之策。
总之,电动车和电梯并非誓不两立,破解电动车进电梯难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良好的管理和沟通,真正解决业主充电难以及电动车的安全问题,同时小区业主们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乘电梯习惯,一起维护小区公共设施的安全,小区的美好环境才能得以实现。(文/苏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