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随风摇曳。普涵摄
隆冬时节,大周镇莫(mò)家村的探戈种植基地,满山遍野的柑橘树连绵成片,一片金黄,黄橙橙的橘子挂满枝头,果香沁人,果树下,一丛丛绿油油的石菖蒲随风摇曳,长势喜人。
“这一片石菖蒲是刚种下的,已经种了300多亩,我们将在12月底前,完成剩余400亩的石菖蒲种植。”万州区莫(mò)家柑橘股(gǔ)份合作社法人宋杨指着不远处被翻开的土地,满心欢喜地说。
大周镇一直有种植柑桔的传统,2018年,大周镇引进重庆市萨滨农业有限公司和重庆锦探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莫(mò)家村的古红桔进行高换,打造2000多亩优质柑橘品种探戈作爲(wèi)示(shì)范基地。而石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有管护易、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
爲(wèi)有效利用果树下的空间,今年,万州区莫(mò)家柑橘股(gǔ)份合作社与鲁抗三叶(重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共同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由合作社负责种植,公司出石菖蒲种苗,并采取订单收购。
“橘林爲(wèi)石菖蒲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空间,林下种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還(hái)提高了柑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探戈亩均收益一万元,石菖蒲亩均收益也是1万元,相当于一块地,有了两份收益,效益十分可观。”宋杨盘说。
爲(wèi)确保石菖蒲种植工作顺利推进,大周镇還(hái)派出乡村振兴指导员,对种植、管护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探戈和石菖蒲长势良好,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止,下一步,我们還(hái)要继续跟踪,持续提供技术保障服務(wù)。”大周镇莫(mò)家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孙素芳说。
发展林下经济,在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還(hái)带动了5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
罗清荣和妻子长期在探戈基地務(wù)工,这段时间,夫妻两又担负起新的任務(wù)——栽种石菖蒲,两人一天收入100多元。“在家门口就有钱挣,基本一年都没闲着。”罗清荣乐呵地说。
据悉,今年,大周镇计划在莫(mò)家村、宋家村林下种植石菖蒲1000亩,目前,已经完成700亩,这段时间正在抓紧安排工人栽种,将在年底前完成全部栽种任務(wù)。
“石菖蒲的生长期是三年,三年后,这1000亩的种植基地,将实现综合收益2000万元,不仅实现了地上地下双增收,還(hái)实现了森林增绿、农户增收、集体增财的多方共赢,一株株中药材将成爲(wèi)群众致富增收的‘灵丹妙药’。”大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shì)。(陈星、普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