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突然对外宣布,普京已同意担任美伊核谈判的中间人。这一表态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qǐ)层层涟漪。而就在同一天,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议会大厦內(nèi),一场看似寻常的不信任投票,正将这个伊斯兰共和国推向更深的漩涡。
普京资料图
273名议员中,89張(zhāng)反对票像一道刺眼的伤疤,撕开了(le)伊朗政坛表面的平静。3月2日,伊朗财政部长赫马提因“经济管理不力”被罢免,里亚尔汇率暴跌至92万比1美元的历史最低点。这个数字背后,是伊朗民众排着长队兑换外汇的绝望,是街头商铺因原材料短缺而关门的无奈。更令人不安的是,同一天,伊朗副总统扎里夫突然宣布辞职——这位曾主导伊核协议的资深外交官,在辞职信中隐晦提及“不愿成为他人与政府的负担”。
在伊朗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最高(gāo)领袖哈梅內(nèi)伊的态度始终如铁。面对特朗普政府重启的“极限施压”政策,这位什叶派精神领袖掷地有声:“谈判不明智、不聪明、不光彩。”他的逻辑简单而残酷:从2015年伊核协议的撕毁,到如今(jīn)石油出口被压缩至“零”的威胁,美国从未兑现过承诺。在德黑兰街头,反对派对哈梅內(nèi)伊的质疑声渐起(qǐ):“当年轻人因失业而绝望,当医院因药品短缺而停摆,强硬的代价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展开全文
哈梅內(nèi)伊资料图
当伊朗內(nèi)部烽烟四起(qǐ),莫斯科的棋子已悄然落定。俄罗斯与美国驻沙特代表达成单独会谈协议,试图在中东棋局中掌握主动权。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此举一石三鸟:既缓解了(le)西方对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压力,又能通过能源合作拉拢伊朗,更可借机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但棋局的关键,仍在于德黑兰的态度。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处境愈发微妙。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温和派”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坦言:“我个人认为最好进行对话,但最高(gāo)领袖已明确反对。”这种矛盾的表态,折射出伊朗领导层的撕裂。在叙利亚战场消耗大量资源后,伊朗的“抵抗之弧”正面临全面收缩:也门胡塞武装独木难支,以色列获得40亿美元军援后磨刀霍霍。此刻的伊朗,如同被围困在沙漠中的困兽,既渴望突围,又恐惧前方的陷阱。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资料图
回望波斯文明的千年兴衰,伊朗从未像今(jīn)天这般脆弱。当街头抗议的火种与议会辩论的硝烟交织,当美元制裁的绞索与核计划的倒计时赛跑,这个国家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普京的斡旋或许能带来短暂喘息,但真正的救赎仍需伊朗人自己寻找答案。是继续追随哈梅內(nèi)伊的强硬路线,还是冒险打开与美国对话的门缝?这不仅关乎政权的存续,更关乎数千万民众的命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美国的制裁大棒未能击垮伊朗,却让无辜百姓承受苦难;伊朗的强硬姿态虽捍卫了(le)尊严,却也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孤立。或许,真正的出路在于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在坚守核心利益的同时,寻找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毕竟,在全球化的今(jīn)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自我封閉(bì)中获得真正的安全。而这,正是伊朗必须直面的残酷现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