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许多有趣的(de)现象(xiàng),比如:坐在图书馆里的(de)学生其实大多数都没在学习,看起来理智现实的(de)人却非常相信风水,吃饭都不挑贵的(de)却总是打赏游戏主播……
这些(xiē)有趣现象(xiàng)的(de)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富有研究价值的(de)问題(tí),但是这些(xiē)所谓的(de)“话題(tí)”或是“现象(xiàng)”是较为模糊、随意和龐(páng)大,不利于我们查找文献,也不利于我们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如果如果直接用于学术论文中,还会给读者的(de)阅读和理解带来不好的(de)影响。
今日,小编将向各位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題(tí)转变成符合学术标准的(de)问題(tí)。
1.识别问題(tí)的(de)核心
首先,从你感兴趣的(de)问題(tí)着手,挖掘问題(tí)的(de)核心要素,也就是问題(tí)的(de)关键所在。自问:“这个问題(tí)的(de)根本是什么?”“我真正想要探究或解决的(de)是什么?”
例如,面对现象(xiàng)“许多人对网络主播进行打赏”,你想要探究的(de)核心问題(tí)可能是:“人们为何倾向于对网络主播进行打赏?”
2.明确研究范围
确定问題(tí)的(de)核心后,接下(xià)来需要界定研究的(de)具体范围,包括明确问題(tí)的(de)主体、行为、对象(xiàng)、发生的(de)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境(jìng)。
以“人们为何倾向于对网络主播进行打赏?”这一核心问題(tí)为例,可以进一步细化思考:
谁在进行打赏?这些(xiē)打赏者有何特点?你关注的(de)是所有人还是特定群体?
被赏的(de)主播有哪些(xiē)特征?你关注的(de)是所有主播还是特定类型的(de)主播?
打赏行为发生的(de)时间是何时?你关注的(de)是所有时间段还是特定时段?
打赏行为发生的(de)情境(jìng)是什么?你关注的(de)是所有可能的(de)因素还是某个特定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据此将研究领域细化为:“为什么大学生会在晚上对游戏主播进行打赏?”
3.确定研究目的(de)
在这一阶段,你需要明确你的(de)研究目的(de),即你希望通过研究得到的(de)具体成果。可以自问:“我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达成什么目标?”“我想要证实什么?”
例如,如果你希望通过研究揭示影响大学生在晚上对游戏主播进行打赏的(de)因素,那么研究问題(tí)可以是:“影响大学生夜间对游戏主播打赏行为的(de)关键因素有哪些(xiē)?这些(xiē)因素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总结而言,在观察到社会现象(xiàng)后,你需要先思考出你想要解答的(de)实际问題(tí),并对问題(tí)进行深入分析,以更明确你的(de)研究目标,并据此提出研究问題(t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