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三略》:“治国安家,得人也(yě)。亡国破家,失人也(yě)。含气之类,威 愿得其志。”这段话告诉人們(men),治国安家,在于得人心,亡国破家,在于失 人心。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10万大军西进 新疆。王震,这位在我军最艰苦(kǔ)的岁月,带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搞大生 产而扬名天下的一代名将,如今面临两大使命:一是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关于“进疆部队要在新疆建国立家”的指示,屯垦戍 边,建设新疆;二是改编刚刚宣布通电起义不久的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 岳的10万军队。
当时有两大客观现实困扰着王震将军:第一是当时这块占我国大陆面积 六分之一的广袤边疆不足500万人口,其中竟有100万人过着游牧生活,其 余400万也(yě)都是生产工(gōng)具简陋、耕作方法粗放的贫苦(kǔ)农民。依靠新疆民力负 担20多万军队根本不可能,从遥远内地万里接济也(yě)决非良策;第二是国共军 队官兵大龄化问题非常突出,团以下官兵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光棍汉”,据统
计,百分之九十六的官兵尚未成家,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官兵家在内地,普 遍想家,军心不稳。
当时西进大军的决策者們(men)爲(wèi)了给官兵创造一个独立的生存外部条件,解 决好官兵的婚姻问题,完成屯垦戍边的大业,就根据彭总“建国立家”的指 示,向全国大中小学招聘女兵,动员起数以万计朝气蓬勃的女青年,投身(shēn)到 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洪流之中。
女兵的到来改变了昔日单调的军营生活,欢歌笑语和你追我赶的垦荒热 情越来越高,凡是女战土多的连队,垦荒的面积都大。那些由国民党起义部 队改编的屯垦大军,大部分官兵来自遥远的内地的贫苦(kǔ)人家。他們(men)大都是在 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国民党“抓壮丁”而来到新疆的。
新疆的和平解 放也(yě)给他們(men)带来了开创美(měi)好生活的机遇,一批批女兵們(men)来到他們(men)中间,同他 們(men)并肩作战,和他們(men)成家立业,使他們(men)终于享受到平常人本该拥有的天伦之 乐。也(yě)正(zhèng)是由于这种原因,他們(men)对共产党有着较之一般人更深厚的感情。他 們(men)爲(wèi)建设新疆、保卫西北边疆、爲(wèi)祖国的和平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的实践证明:“建国立家”这一谋略起到了雄兵百万难以发挥到的作 用。它对祖国边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建国立家”的谋略思想正(zhèng)在被一些企业家借鉴和 运用。日本的企业实行“终身(shēn)雇佣制”,即是“建厂立家”。
职工(gōng)入厂后,首 先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增强职工(gōng)对企业的向心力, 强化“归属意识”。“终身(shēn)雇佣制”使特定企业成爲(wèi)职工(gōng)的终生劳动场所,从 而使职工(gōng)一方面有了“安全感”,另一方面也(yě)产生了 “归属意识”,把自己的 命运同企业的命运联系起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