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共13年)(其中“天”字的(de)兩(liǎng)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1]是清朝后期的(de)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de)农民政(zhèng)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de)农民战争。[2-3]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de)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發(fā)动对满清朝廷的(de)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zhī)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de)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4-5]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發(fā)动起义等。
因清朝推行剃發(fā)易服,太平天囯为表示否定此政(zhèng)策,均不剃發(fā)、不结辫,披头散發(fā),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体贼”、“毛贼”、“發(fā)贼”、“發(fā)逆”等等。而天国领导人洪秀全为粤省花县人,又因太平军亦起自兩(liǎng)粤的(de)广西,岭南地区以兩(liǎng)广人为主,故清廷当局亦蔑称其为“粤贼”、“粤匪”、“粤寇”。
[6]
1929年,南京国民政(zhèng)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zhèng)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zhèng)式订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zhī)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囯”、“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zhèng)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