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开封2月19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为认真贯彻落(luò)实“行走河南(nán)·读懂中国”公益(yì)护航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公益(yì)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助力辖区文物保护工作,近日,河南(nán)省开封市禹王台区人民检察院黨(dǎng)组成员、副检察长任倩一行前往辖区繁塔西街,实地走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塔,禹王台区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与寻访。
开封繁塔,始建于北宋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qí)坐落(luò)在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又得名天清寺塔。而因其(qí)建于繁台之上,人们习惯称之为繁塔。作为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繁塔已经屹(yì)立了1000多年,是北宋早期六边形佛塔的典型代表。1963年11月,繁塔被河南(nán)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日常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是否有专项资金用于修缮?”走访过程中,公益(yì)诉讼检察部门干警们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实地察看,现场听取文物的历史渊源和保护现状。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出解决文物保护问题的方法、思路。
“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寻访,不仅是对文物保护的一次实地调研,更是推动司法保护与文化传承的一次积极探索,对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任倩说道。
禹王台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贯彻落(luò)实“行走河南(nán)·读懂中国”公益(yì)护航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立足区域内文物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和保护利用现状,充分发挥公益(yì)诉讼检察职能,加强与文物保护部门的协作配合,为禹王台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