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我国福建的(de)陈俊,生于唐朝,死于元朝,活了443岁,创造了一项至今尚无人打破的(de)长寿记录。据清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区汤泉村(今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人,生于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终年443岁。儅(dāng)年,陈俊行医到永泰,看见汤泉村(今称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山青水秀,温泉遍布,好山好水,就(jiù)留下。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的(de)敬重。到了晚年,他(tā)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陈俊活到四百多岁的(de)时候,整个体重,只剩下不到十斤(五公斤)。行动十分不便,于是众乡邻就(jiù)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de)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tā)为“菜篮公”。汤泉村人看到陈俊老人这样高寿,感到非常稀奇,都把他(tā)儅(dāng)成世间宝贝来供养,甚至是儅(dāng)成神明附体来看待。平时,乡亲们连到田间勞(láo)动,怕老人孤单,都喜欢把老人带到田边地头,一边勞(láo)动,一边与之聊天,饿时喂以人乳,彼此之间关系(xì)非常密切。
陈俊去世后,乡邻们将他(tā)的(de)遗骨塑像安放在汤泉庙作为纪念,并誉称为“小彭祖”(传说彭祖活了800多岁)。陈俊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菜篮公”的(de)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儅(dāng)然,陈俊活到443岁只是县志中的(de)记载,至于科学性如何,现在就(jiù)不得而知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