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消失”10年的李作鹏被安置到太原,过上低调且规律的生活。
周围的老百姓对他,并不熟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的身份,有人对他友好,有人对他敬而远之,有人对他怀有敌意。
居住在太原,他一(yī)般早上六点多起床锻炼身体,七点多廻(huí)家吃早饭。白天看书、看报纸,看电视,练字,睡午觉等。抛头露面的时间不长,但总能遇到认识他的人。
地方给他分配两套房子,分别为90平米,50平米,他居住在大房子里,一(yī)个女儿跟他一(yī)起住,住在小房子里,平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尽管被安置在地方,待遇降低,但还是比普通百姓家富裕。1985年,他的生活费200元,老伴270元,家里添置电视、电话、冰箱、洗衣机以及各种家具。
来到太原生活,他对自己的安全也非常谨慎,毕竟在六七十年代是海军中的风云人物,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为此,少出门也是一(yī)种保护。
可也危险找上门来,在1988年3月凌晨的晚上,家里遭贼了,丢了两本(běn)日记,还有写的一(yī)些诗词,以及其他物品。对于其他物品他不心疼,最心疼是基本(běn)日记和(hé)诗词,这都是他曾经的廻(huí)忆,弥足珍贵。
展开全文
尽管公安局派人侦察,可当时的技术手段有限,案件一(yī)直没有告破。
公安分析,这个贼不是经济盗贼,是与政治有关的文化盗贼,而且事先踩过点,或者来过他家。不然不会偷走日记,还留下字条。
为加强安全,门窗加固,贵重物品放到卧室,不要轻易与小偷相碰等。
对于自身安全,除了少出门,还在卧室的床头备有自卫的铁棍,为防止坏人入侵。这或许是一(yī)种本(běn)能的自我防卫,1980年上级对“两案”进行公开审判,尽管“消失”多年,可以再次廻(huí)到人们的视线中,个人危险还是有的。
不过,他的铁棍并没有派上过用场,在太原生活的也相对安全,也仅此发生过一(yī)次意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