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历经朝代更迭,五代十国的纷繁关系使得中国历史(shǐ)在不专研的情况下显得混乱而漫長(zhǎng)。然而,有一个朝代,即便对中国历史(shǐ)略知一二的人也能津津乐道,那就是唐朝。唐朝是华夏历史(shǐ)上独一无二、当之无愧的一颗明珠,其在历史(shǐ)界的地位之高并非空穴来风。
唐朝的辉煌成就几乎无人能及,诗仙诗圣李杜双雄的诗篇至今为后人传颂;其军队融合了(le)胡人的勇猛和汉人的智慧;在唐朝鼎盛时期,其GDP产值占据了(le)全世界的58%;而唐朝兴盛时的科擧(jǔ)制度更是对全球产生了(le)深远的影響(xiǎng)。
唐朝辉煌的背后,有一位皇帝功不可没,他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以文武兼备著称,在処(chù)理令每个皇帝都头疼的贪污问题上更是展现出独特的智慧。中国古代的酒桌文化为李世民提供了(le)治理贪污的灵感。传统上,如果有人迟到,为表示歉意,会自罚一杯酒。然而,在聚餐时说“罚”不太好听,因此就将“罚”变成了(le)“赏”,幽默地说“赏”自己一杯。李世民借鉴了(le)这一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在了(le)治理贪污上。
展开全文
他的方法别出心裁(cái),每当有官员被发现贪污,他不仅不惩罚该官员,反而会奖赏他,奖赏的数量与贪污的数额成正比。这一妙计出人意料地收到了(le)奇效,大大减轻了(le)唐朝官员贪污的情况。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唐朝建立初期,長(zhǎng)孙顺德因立下赫赫战功,官职高昂。尽管按理说他应该不缺钱财,但面对别人贿赂的诱惑,他还是接受了(le)绢绸作(zuò)为贿赂。其他大臣以为皇帝会将贿赂品没收并且惩罚他,但李世民却出人意料地说,大臣们竟然需要接受别人的绢绸,这说明自己治理国家的工作(zuò)做得还不够好,竟然连绢绸都不能为臣子们提供足够。他下令赐予長(zhǎng)孙顺德同等数量的绢绸,并命令他亲自背回家中。这一擧(jǔ)措(cuò)让贪污案件数量骤减,李世民在位期间成为历史(shǐ)上大臣最清廉的时期之一。
高官贪污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只要不公之于众或者皇帝不得知晓,贪污通常都不是大事。然而,李世民的擧(jǔ)措(cuò)却激起了(le)人们的耻辱心,打破了(le)这一常规。他深刻理解文人講(jiǎng)究面子的特性,因此通过公开奖赏贪污行为,成功地减少了(le)贪污现象。李世民的这一反贪妙计实现了(le)“贪污多少就赏赐多少”的原则,取得了(le)出人意料的效果。
除了(le)在贪污问题上的処(chù)理,李世民在治国方面也表现出卓越的手(shǒu)腕。他不仅在战争中威震敌国,还在国内推动了(le)科擧(jǔ)制度,为选才提供了(le)公平的机会,使得社会上升途径更加多元化。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手(shǒu)段,使得唐朝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le)空前的繁荣和强盛。
总体而言,李世民的治理贪污的方法的确妙不可言。他巧妙地利(lì)用酒桌文化,通过奖赏而非惩罚来制衡贪污,成功地提高了(le)官员的廉洁度。他的手(shǒu)段既有创意,又充分考虑到了(le)文人的面子问题,为唐朝的清明政治奠定了(le)基础。唐朝的繁荣和辉煌,正是在这样一位英明的皇帝领导下取得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