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共江门市委十四届八(bā)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江海区委书记李捷在大会上作汇报时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海经济破浪前行,实现三个历史性突(tū)破:预计GDP首次超过318亿元,工业投资占固投比例首次超过七成,经营主体总量首次突(tū)破5万户。同时,江海还取得了多个第一,产业园区在全省96个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勇夺总分第一名,工业用电量、高新港货物吞吐量、金融业贷款余额等增长排名全市第一。
新的一年里,江海区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坚决锚定“国家高新、江海门户”定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产业平台、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加快构建江海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珠江西岸现代产业樞(shū)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首先,要全力构建“2+6+N”产业平台。“2”就是全力提升两大国家级产业平台发展能级:以园区整合优化为契机,进一步明晰高新技术产业主攻方向,推动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以国家考核为契机,加快“五维一体”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基地保证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力争取得全国第一名。“6”就是激发侨梦苑创新产业集聚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核心区等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活力,深度(dù)联动,让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打好新时代“新侨牌(pái)”“创新牌(pái)”,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N”就是推动低效园区“腾笼换鸟”,加快13个“村改(gǎi)”“工改(gǎi)”项目建设,打造智能家电、光电光学等专业园区,新增工业用地1000亩,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其次,要升级锻造“1+3+2”产业集群。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围绕“大桥机遇”重塑“大招商”格局,实行“全员招商”,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深化“深圳创新+江海制造”布局,绘好产业鏈(liàn)招商图谱,打造招商“会客厅”,用好“江海汇”等平台,推动深江联合招商,力争投资总额突(tū)破300亿元。二是狠抓本地企业培育壮大。分级构建“小升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上市企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电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快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最后,要营造珠三角最优产业生态。书记和区长担任首席企业服务官,区四套班子成员、全区单位“一把手”和“分管领导”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响应企业诉求事不过夜。成立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当好企业办事“总代理”,确保企业反映问题“只找一次、只找一人”。建立“三服务”机制,例如免费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支持服务,让“零经验”投资者建设工厂顺风顺水;用好用足深圳机场前置仓、海关保税仓和综合监管场地,帮助企业出海远航。打好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法庭、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分中心三张“法治王牌(pái)”,营造国际一流法治环境。实施“善育优学”“健康乐业”“幸福康养”三大计划,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开展城区品质、城市品牌(pái)两大提升行动,让江海对企业、对员工更有吸引力。
南方+记者 张泳渝
【作者】 张泳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