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戶(hù)籍管理难题、开展党建共建、攻坚清拆整治、助力产业升级农戶(hù)增收……这是“兵支书”宋烁航在乡村振兴中施展的“新战法”。
宋烁航现任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登塘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登塘镇驻关竹村第一书记。2017年退伍的他回到家乡扎根(gēn)泥土,从一名退役军人一路成长为心系群(qún)众的“兵支书”,在乡村建设中敢打“硬仗”、 敢啃“硬骨头”,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再立新功。
准确的戶(hù)籍信息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工作上认真严谨的宋烁航,下决心解决长达近20年社区戶(hù)籍管理混亂(luàn)、居民戶(hù)籍归属不明确的歷(lì)史遗留问题。2023年初,登塘社区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耗(hào)时7个月,对居民戶(hù)籍归属进行重新整理归档,明确社区在籍居民883人。此举规范了社区的戶(hù)籍管理,确保戶(hù)籍信息的真实性(xìng)和一致性(xìng),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提升了登塘社区管理的整体效能。
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助力绿美建设。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构建“社区大党委”格局,依托党建共建机制,着力引入社会力量,为社区工作增添活力和动力。2023年7月,他以登塘镇茶叶协会第四届茶叶评比大赛为契机,促进登塘社区党支部与茶叶协会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党员学习成长提供了交流契机,为社区茶农和茶企提供了发展平台。2024年3月,在他的牵头下,登塘社区党支部再次与关竹村党支部以“绿美登塘,党员先行”为主题联合开展共建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筹集资金购买巴西野牡丹80株,组织党员在关竹村开展植绿活动,为绿美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全文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兼任驻关竹村第一书记以来,宋烁航不负组织期望,团结村“两委”干部,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标杆,自觉对标对齐,攻坚克难,提升关竹村干部队伍战斗力和执行力。他通过组织开展座谈会和参观全村治理和建设成效等(děng)方式,动员村里热心人士为乡村建设出资出力,募得社会资金25万余元,用于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绿美建设中。今年来已对关竹村的两个池塘进行改造提升,干涸十几年杂草丛生的“废鱼塘”如今已变成拥有一汪碧水的景观池。
关竹村池塘得到改造提升。
此前,关竹村清拆整治不到位,三线亂(luàn)拉亂(luàn)接现象突出。为了提升全村人居环境,宋烁航发扬军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带领“两委”干部夜间入戶(hù)走访,做通群(qún)众思想工作,促使村民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参与,共移除10余处歷(lì)史规划不当影响村庄风貌的有证老房,清拆佔(zhàn)用集体土地违规建筑23处,清理“脏亂(luàn)差”卫生死角90余处,整治“三线”杂亂(luàn)点20余处、清理废线3000余米,完成村主干道“三线”整治工作,使关竹村的人居环境大大提升。
推进清拆工作。
投身人居环境整治。
借助驻镇帮镇扶村等(děng)资金投入,关竹村全面升级村基础设施,在主街道两侧房屋外立面绘制“竹韵”主题墙画,通过新增栈道、搭建凉亭、道路硬底化、增加照明设施等(děng),使得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推窗见绿。
打造美丽景观和村民休闲区域。
美化街道两侧房屋外立面。
此外,宋烁航还协助解决关竹村部分集体耕地、林地以及鱼塘被长期佔(zhàn)用的歷(lì)史遗留问题,收回被佔(zhàn)用土地约八十亩。为推动关竹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托辖区丰富连片的池塘资源,他还积极协助村引进“渔光互补”项目,结合光伏发电实现土地综合利用,在坑塘水面建设光伏、在板下发展鱼类养殖,为村集体经济每(měi)年增收12万余元,帮助农戶(hù)每(měi)年增收9万余元,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南方+记者 许钰敏
通讯员 潮退宣
【作者】 许钰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戶(hù)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